我院多学科协作,助力血小板减少症孕妈顺利分娩
时间:2020-03-04
点击数:4163 次
作者:daxiang
2月21日上午,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手术室,产七科张靖霄主任及团队,同麻醉医生为一位血小板减少症的孕妇张女士进行剖宫产手术,12时52分,一名3350克的“小王子”顺利降生。面对医生“母子平安”的祝贺语,家属一口气送来三面锦旗致谢。
孕期告急,血小板减少症复发、肝功异常
张女士自查出怀孕以来一直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就诊,2月20日,张女士来到张靖霄主任门诊,经检查发现肝功异常,并且血小板数值降至27×109/L。检验科立即报危急值,启动救治程序,收住院治疗。张主任组织产七科医护人员进行病历讨论,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并计划第二天为张女士行剖宫产。
为提前预估风险,做好充足准备,确保手术及术后护理顺利进行,有序衔接,张靖霄主任将张女士的情况报告医务处,医务处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院领导并组织院内病例讨论。郭清院长接到张女士病例信息后,迅速成立“急救临时小分队”,产科、麻醉科、内科、输血科、新生儿科各科专家主任,针对母婴情况进行术前讨论,充分评估,并给予了治疗相关建议。
高度重视,多学科保驾护航克难关
疫情期间血源紧张,尤其血小板准备难度更大,输血科许红主任联系省血液中心,取回血小板,保障手术顺利安全进行。相关科室陆续准备完成,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2月21日,张女士被接入手术室,郭清院长亲自到场指挥协调,医务人员分工协作,有条不紊,手术过程顺利,母子平安。
术后,产七科团队负责张女士医疗护理,新生儿科团队负责新生宝宝各项指标监测。郭清院长对张女士的术后恢复情况关怀备加,特地到病房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查房问询,并对病区治疗方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医护人员悉心照料下,张女士恢复情况良好,和宝宝一同顺利出院。
感谢信至,家属真情致谢全院人员
张女士家属对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护理十分感动,制作了三面锦旗,并为医护人员写了感谢信。他说:“我们一直在咱们医院进行产检,期间也一切正常,直到36周时,我爱人血小板又再次减少,我们一家人也跟着紧张担心。多亏郭院长和张主任细致耐心的解释,组织了全院的专家团队为我爱人的生产进行讨论,制定方案。我们只是普通人,却得到医院上下这么多医护人员的重视,大家的力量换来我们幸福美满的小家庭,真的非常感谢大家,非常感谢妇产医院!”
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减少(采用血小板直接计数法时低于10^10/L)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血小板<50×10^9/L时,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的危险性;<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10×10^9/L时则有极高度危险性。
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有哪些?
1、血小板生成不足: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时,或者由于某些毒物或药物如苯、二甲苯、环磷酰胺等的有害作用,骨髓内巨核细胞的增殖或生长成熟发生障碍,可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数量减少。
2、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某些药物如磺胺、氯霉素、安基比林等的作用或感染时,通过免疫机制,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数量减少。还可见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HIV-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3、血小板分布异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脾机能亢进或脾肿大时,血小板在脾内阻留过多,致使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
孕期血小板减少症需要注意什么?
1、孕妇要避免外伤和感染,这二者会增加血小板的消耗。
2、孕妇禁止使用损害血小板的药物和检查,产后要避孕,不宜生第二胎,也不要用避孕环。
3、孕妇要在预产期前1周住院,为分娩做准备,以减少分娩时的危险。
4、向医生陈述病史,以提高血小板数量,阻断胎儿体内出血倾向,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
5、孕妇分娩后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让医生对母婴双方的病情进行观察和治疗。
6、避免母乳喂养婴儿,以免母体的抗血小板抗体和药物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伤害婴儿。当妈妈们在孕期发现血小板减少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嘱,注意休息,不盲目服用药物,以免对自身和宝宝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