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最前方·战疫日记30 90后“战疫天使”刘雪

时间:2020-03-11 点击数:4851 次 作者:daxiang
  刘雪,女,1990年出生,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东院区产二科护士。别看年轻,自2010年6月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参加工作至今,刘雪已经有了近10年的护理工作经验。疫情爆发后,她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请求上一线战疫。2月19日,刘雪辞别父母,随第七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她首次驰援的地点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后借调入武汉市第七医院支援。
  在驰援武汉的这20余天里,在她身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她又有何感想?小编和她进行了连线~
  小编:能讲讲这些天让你最难忘的事儿是什么吗?
  刘雪:2月25日,是我到达武汉以来的第一个夜班,跟曾经度过的无数夜班不一样的是,这个夜班我第一次带上了N95口罩和大大的护目镜,还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
  由于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即便我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还是有各种不适。厚重的防护服让身体变得笨重,两层口罩很快就让我有了缺氧的感觉。我跟带班的老师说,我胃里有点不舒服,老师立刻将我从三楼隔离病房带离到二楼,告诉我脱掉防护眼镜和口罩就会好一些。我问老师,那我缓过来还能接着上班吗?老师说,现在防护用品还是比较紧张的,你摘下来的口罩和防护眼镜就不能用了,今天就不能进病区了。听到这,我决定忍住胃里的翻腾、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今天是来到中南医院的第一天,我绝不能轻言放弃,我不断的鼓励自己,坚持,再坚持!
  时间终于到了早上8点,武汉的第一个夜班结束了,今天这个不平常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坚持就是胜利,只要战“疫”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其实这样不寻常的经历是每一个从不同岗位来到武汉的医护人员需要克服的“平常”体验,正是所有在这里和来到这里抗击疫情的人咬紧牙关,才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正如那句话:“哪有什么英雄,总要有人挺身而出。”下了夜班,走出医院,我给自己竖起了大拇指,这种坚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因为这就是中国力量。
  小编:说说让你最感动的事儿吧。
  刘雪:说实话,初到武汉的第一天,寒冷的夜晚、紧凑的行程以及前路的未知,让我感到疲惫和忐忑,但这些消极的情绪都被第二天来自方方面面的关怀吹散了。诸多瞬间,让我泪目,我切身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得到了全国各地极大的关怀和支持,这些感动也促使我去把这种大爱传递给每一个患者。
  在我们所住的酒店,我们收到了不少爱心人士的爱心梨,爱心人士们希望通过我们送给重症患者,让他们早日康复起来。一天白班,我走进病房:“阿姨,这个梨我尝着很好吃,所以从酒店带了几个过来,给你尝尝,祝您早日康复!”面对爱心梨,愁眉不展的阿姨很快微笑了,接过梨,这位阿姨激动的连声道谢。我知道那是爱心的传递,那是感动的共鸣。逆行武汉,不仅仅是医疗人员的逆行,更是全国人民的逆行。疫情如镜,照出同胞大爱,我定会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去呵护每一个患者,和他们肩并肩手挽手,早日战胜病魔,共同迎接春暖花开。
  小编:有什么意外的事儿发生吗?
  刘雪:来到武汉以后是往返酒店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跟我预期的情况是一样的,紧张的培训和护理工作,让我好像已经忘记了春天的气息。惊蛰那天下班后,我脱掉繁重的防护服,边按摩被口罩勒疼的耳根,边慢慢走到了武汉市第七医院的楼下,抬起头猛然发现楼下两棵樱花树开了,那么热烈、纯洁、高雅,樱花象征着希望,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好像又重新开始了播放……
刘雪抗疫日记节选
3月8日 星期日 天气:雨
  今天是个平凡中透着不凡的日子,发生了一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情。今天是我来武汉市第七医院的第二个责护班,从上午8点开始,就忙得不可开交。
  有一位重症的老奶奶,高流量吸氧,神志清醒,但是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给她进行喂饭、喂药等一系列的生活护理。因为今天是“三·八”女神节,医院给我们医护人员送来了鲜花。自从来到武汉,培训、上班交叉在一起,每天心里想的都是工作,已经忘记了今天这个节日,突然拿到这束花,内心欣喜、感动交织在了一起,一抬头看到这位病重的奶奶,她肯定也希望今天能和家人在一起,可是疾病的无情,只能将她的身体禁锢在这张病床上面。我想,她应该也是爱花之人,也是需要陪伴的吧。我走过去把手里的鲜花送给了老奶奶,没想到,奶奶竟然哭了,不是默默流泪,而是想要释放什么似的大声哭泣,她紧紧的抓着我的手,说着“你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为了抗击疫情你们离开父母,来支援武汉,来治疗我们,你们受苦了,不怕脏,不怕累,待我们像亲人、家人,呵护我们、爱护我们,谢谢,”那一刻我感到很意外,但又很感动。因为我觉得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个奶奶当时高流量吸氧,本身就很不舒服,基本上说句话都会喘气,在这种情况下,她还会想到来感谢我们。当我们给患者力量的时候,有时候他们的一句话,也给了我们力量!
  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