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最前方·战疫日记35 暖心的“战疫天使”董丽菲
时间:2020-03-16
点击数:4211 次
作者:daxiang
董丽菲,女,1987年出生,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妇二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已经11年,是一名七岁女孩儿的母亲。疫情爆发后,看到每天确诊和疑似病例的不断增长和一线战友疲惫的身影,她第一时间向领导递交了请战书,主动请求分担,上一线战疫。2月9日,在接到上前线的通知后,她匆匆与家人和同事告别,随第五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驰援武汉江岸方舱医院。
最难忘的事儿:对口帮扶患者韩先生
董丽菲:江岸方舱医院开展“帮扶”互动活动,一名医护人员帮扶1-2名患者,我帮扶的对象是患者韩先生。自从和他互加微信后,我就一直通过微信和他交流。每天我都会给韩先生一个问候,给他鼓励,叮嘱他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叮嘱他坚持锻炼身体……我俩就像兄妹一样,每次进入舱内,我都会第一时间去看望他。韩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人,在方舱医院,他每天步行量在15000步以上,每天喝水3000毫升,按时吃药,自律性极强。所以这次住进方舱,他也是恢复最快的那个,很顺利就康复出院了。
最感动的事儿:患者志愿者的热情分担

董丽菲护士长和患者周先生
董丽菲:3月5号接完班后,我们就接到转院通知,舱内有13个病人需要转院。我们边通知病人,边帮着他们收拾行李。病人集合完毕,在另一名护士带领下离开方舱医院后,我们就开始对床单元进行彻底消毒:先是消毒液喷洒被褥,然后将被褥装进袋子密封,再对床体进行喷洒消毒。说实话,平时穿着防护服走路都觉得喘,加上一系列体力活儿下来,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湿了一次又一次。
当我整理到最后一个床单元时,我突然心脏特别疼,于是我便坐在凳子上,想缓和一下疼痛。这时候,患者周先生走了过来说:“菲菲,你眼神不对,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你别动了,还有什么没干,告诉我,我帮你完成。”我说:“就差一个15床,不着急了,你别管了。”周先生二话不说,拿起喷壶和袋子就去收拾了。收拾完,周先生坐下来说:“我们穿这样干活还热呢,何况你们穿防护服,你在这儿好好歇着!”周先生的一席话让我很是感动,因为爱在方舱!
最意外的事儿:出院患者的爱心礼物
董丽菲: 2020年3月8日,江岸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虽然舱里没有病人了,但是“江岸方舱一家亲”的微信群每天依旧热闹如前,亲如一家。床号A271的罗姐加我微信,说:“菲菲,你是不是把头发剪短了?”我说:“是的。”罗姐说:“你们为我们远离家乡,好好的头发都剪短了,你们都是爱美的女孩儿,我们看了满是心疼呀!”当天下午16时38分,我就收到了一顶帽子和一盒巧克力。罗姐说:“我没有什么能帮你的,女孩子嘛,知道你们爱美,送你一顶帽子吧。”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我能收到患者的礼物,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温暖。
董丽菲抗疫日记节选
3月6日 星期五 天气:阴
非典那年,我还是豆蔻年华,不能报效祖国。而今新冠肺炎肆虐,我已经步入中年,就当主动请缨,义不容辞。
投入战斗前一遍又一遍的演练,但当真正上战场的时候,两三层口罩、护目镜、两三层手套,还有闷热不堪的防护服,让战友们或多或少出现不适。但为了救治病人再苦再累也要咬牙挺过去: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流到眼睛的时候努力眨眨眼睛;口渴的时候舔一舔嘴唇,咽下少得可怜的口水;长时间佩戴密闭的口罩、护目镜,鼻梁和耳廓骨都勒破了皮,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为了保持身体素质,我们每天在酒店完成运动计划,快速平板运动、原地蹲起、高抬腿……不管生活环境如何变化,生活习惯自始而终。
近30个日夜,数次踏进方舱,每个班次工作时间六个小时,从穿防护服到脱掉防护服八到十个小时是常事,在工作时间更是“三餐无概念,唯有救人先”。在方舱里照顾病员是首要的,以前习惯了病区的生活,第一次接触这样大规模的集束化管理病员,除了震惊还是震惊。577名患者,21名护理工作者,测量体温、血氧饱和、血压、心率、按时发饭、按时发放口服药物、按时检测血糖、按时发口罩……每一项护理活动下来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外出陪检、出院送行、转院送行,每次路途往返都是风尘仆仆,挥汗如雨。

董丽菲护士长在工作
疫情是一次考验,考验着国家的号召力,考验着团队的凝聚力,考验人与人之间心底最纯的那份真情,考验个人的意志力……通过疫情,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全球疫情发展,中国用两个月的时间总结经验、分享治疗成效,我们笃信:只有团结协作,才可以共抗疫情。
不经历风雨怎能看见彩虹,不历尽磨难怎能看到成功。不管这座城市是经历着繁华似锦,还是灾难,“江城”武汉,中国为你骄傲!
同事写给董丽菲的信
在董丽菲护士长前往支援武汉之后,科里同事对她很是牵挂,向驰援前线的她写来一封信……
你是我们前方的“最牵挂”!
在得知河北省将组织医疗队赶赴前线进行支援的消息时,作为我们的护士长,你第一个带头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得知你要出征武汉的消息时,我们都想跟你一起去,你说:“疫情就是命令,我上,科室的重担就都压在你们身上了,干好科室工作,就是为疫情出力了。”我们哭着说:“护士长,你放心,我们会努力工作,等着你平安回来!”
出征仪式上,我远远的望着你,不敢走上前去,心里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心疼。我不想让你看到我的泪水,怕你有太多牵绊,你放心的去完成你的使命吧!你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永远的“女神”!我们心里不停的祈盼,希望你早日平安归来!
从你离开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心也跟着你一起飞去了武汉。从此,等待医院官方微信的“战疫日记”,就成了每天最期待的事情。你们克服万难,为患者提供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全方位的照护,厚重的防护服下,大家看不清你们的脸,但是都记住了你们的声音,为了感谢你们,患者还写下了诗歌赞颂,很多人都互加了微信,约定疫情过后,再到武汉相聚……
随后,医院又派出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从此,武汉又多了几份我们的“牵挂”,相信你们都会平安回来的,我们所有人,等着你们凯旋!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人,才让患者看到了希望;正是有这么一群人,武汉才有了希望,中国才有了希望!加油,我最亲爱的护士长!我们都等着你平安回来!
——妇二科 赵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