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最前方·战疫日记37 疫情不退,我们不归!
时间:2020-03-19
点击数:4299 次
作者:daxiang
今天,是我院支援湖北第二批医疗队员丁龙强、任晓佳、张欢、刘雪、孙晨驰援武汉的第29天。自3月15日进驻雷神山医院以来,他们相继经历了多个班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天他们与新冠病魔斗争的故事吧。
任晓佳抗疫日记
3月16日 星期一 天气:多云
上午9:00,我结束了雷神山医院的第一个夜班(凌晨2:00-早8:00),走出病区,我贪婪地呼吸带着青草香的空气,真是舒畅极了。
初来乍到,我对雷神山医院的传奇充满了探索的欲望。10天建成,1600张床位,2个重症医学科,3个亚重症医学科,27个普通病房,划分为三个区域,呈“非”字形排列,全部采用“三区两通道”模式,严格区分污染区及非污染区。
如此神奇,如此速度,她值得世界瞩目!
医院内,密闭的空间,对我们来说是严峻的考验。这里,能量消耗极大,时刻要绷紧一根弦儿,进一道门关一道门,保持病房内负压状态。
我负责的病区有位危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压疮风险、导管滑脱风险、坠床风险等各项评估都是高危等级。鼻饲、翻身、扣背、更换尿不湿……对于这位患者,我必须一遍一遍的查看、整理,生怕遗漏什么细节,给老人带来痛苦,哪怕是一丁点的痛苦。早上我帮他胃管打药的时候,老人睁开了双眼,他虽不能说话,我却看到了他眼睛里的希望。
如今,和刚住进医院时相比,这名老人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体重增加了,精神状况也越来越好,各项生命体征正逐渐趋于平稳。是的,我们的精心呵护是有成效的。我们拥有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疏导能力,给患者带去希望!帮助他们坚定信念,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健康。
我们是健康的守护者,我们用青春热血架起希望的桥梁。疫情不退,我们不归!这不是口号,我们在行动!雷神山医院,加油!
张欢抗疫日记
3月17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27天,再过3天,我们就“满月了”。这一个月对我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个月,是最为难忘的一个月,它在我们生命中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和眼泪。在武汉,在疫情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坚定!圆满完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武汉第七医院的救治任务后,经过短暂休整,我们再次出发,决战雷神山医院。
“雷神山医院”这个名字,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他是中国奇迹的见证。今天上午,从酒店出发,路程20多分钟,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救护车和运送物资的车辆,作为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
到达雷神山医院后,我们首先进行了感控和医院系统的培训,看着眼前的一栋栋隔离病区,看着缓冲区每一位逆行者留下的足迹和铮铮誓言,看着每一位武汉人民感恩的眼神,在短短十几天,这样一个设施完善的战地医院拔地而起,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感动,这就是中国力量。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相信胜利离我们不远了,我们也同样会继续加油,竭尽全力,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孙晨抗疫日记
3月18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有个特大的好消息,我省负责的雷神山医院C12病区里又有三名患者痊愈出院啦!
通过和患者交流得知,三位叔叔阿姨都已经住院一个月余,其中潘叔叔得知老伴突发心脏病住院,近几天一直焦虑不安,担心爱人的身体状况。今天,得知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标准,终于可以出院了,叔叔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我知道,虽然现在出院也不能陪在她身边,没办法照顾她,但这日子总是有了盼头,到了隔离点,用不了多少天就能见到她了,我就想着能离她近点,再近点……”虽然潘叔叔话不多,但是爱是藏不住的,他眼角泪花闪烁,大爱纵使无疆,小爱却细水长流。
患者赵阿姨听到自己可以出院的消息,甚至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激动的像个孩子。早早的打包行囊,眺望着窗外,在病房内不停地踱步,期盼着隔离点的车能够早一点到来,她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我家孙女啊,也叫晨晨,我想着这么长时间没见到孩子了,她应该又长高了吧!“左右承颜娱永昼,曾元绕膝乐家庭”含饴弄孙,承欢膝下,这就是每一个老人最想过的日子吧。我们作为雷神山的守护者,守护这万家灯火就是我们的责任,义不容辞!
作为第七批“河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我们都曾许下诺言:“疫情不散,我们不退,坚守自己的岗位,战至最后一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我们坚信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中国胜。加油啊热干面,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