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阻断“零艾滋”,阻断“艾”,传递“爱”!

时间:2018-12-01 点击数:4580 次 作者:徐莉
    2018年12月1日迎来了全球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今天,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举办了艾滋病主题宣传活动,帮助市民了解艾滋病相关常识,提高预防意识,更好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主动检测,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有效降低艾滋病传播。
    此外,我院还参加了在石家庄市万达广场举办的“2018年河北省艾滋病日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发放相关科普资料并呼吁市民重视艾滋病的检测与预防。
    艾滋病自1981年被发现至今近40年,肆虐全球。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已查出存活的感染者就有75.9万例,目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艾滋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对母婴又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控?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
    不安全的性行为。
    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
    2、血液传播
    (1)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2)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
    (3)共用其它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
    (4)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
    3、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艾滋病传给婴儿的主要方式
    众所周知,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之一。艾滋病通过胎盘、产道(在分娩的过程中传播)、母乳喂养三种方式传给胎儿。这三种途径加起来的几率大概是在35%到45%。母婴感染最容易发生在分娩期间,越接近分娩,危险性越大,最危险就是在分娩时。
艾滋病对宝宝的危害
    艾滋病病毒会造成宫内感染,引发早产、胎儿发育迟缓;如果感染发生在怀孕初期,可导致胎儿头骨发育缺陷、小头、前额突出、短鼻梁、眼裂及眼斜、蓝巩膜和多种器官畸形。新生儿感染艾滋病后,症状通常会在1岁左右出现,艾滋病患儿发育迟缓、体重低、易腹泻、低烧,伤口易感染,易生病,死亡率极高。
艾滋病母婴阻断
    医学证明,有效的艾滋病母婴阻断可将母婴垂直传播率降到2%--5%。由于母婴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水平传播,所以关于母婴阻断也主要有三个步骤:
    1、艾滋病病毒感染女性怀孕3个月时开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在新生儿出生后,母亲和孩子继续用药,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方式。简言之,如果能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孩子的感染几率就会降低。
    2、实施产科干预,进行剖宫产。对于病毒载量>1000cp/ml以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未知的孕妇,择期剖宫产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3、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而言,不能由本人哺乳。选择品质优良与安全的母乳替代品、采用人工喂养法以避免产后艾滋病经由母乳传播,是必需的。
生个健康宝宝重在预防和治疗
    产前检查时,医生会将艾滋病检查作为常规检查,即使是没有可能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女性也要接受检查。这是为了排除疑虑,降低风险,因此当医生建议做此项检查时不要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
    如果经检查,发现自己感染艾滋病毒,想要坚持生育的话,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孕妇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传播危险、使用剖腹产以及避免母乳喂养等措施,将感染的危险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