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宝妈们与各种喂养方式展开了“车轮战”!可即使“后方”各种营养辅食齐上阵,“前线”仍然拉响营养告急的警报,真可谓危“饥”四伏!如何才能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
病例回顾
李女士怀孕40周时生下了“楠楠”,体重3.9公斤,非常健康。楠楠出生后,李女士一直进行母乳喂养,3个月时楠楠能够翻身,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会认生人,还会咿呀学语。楠楠6个月时,李女士为他添加了辅食;到8个月时,李女士带他来到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常规体检。
经查体,楠楠体重已长到10公斤,身长72厘米,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独坐稳定,能匍匐爬行,扶站稳定,看似是一个完美表现的宝宝。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宝贝现在的饮食情况如何?蔬菜、蛋黄加了吗?
宝宝不是特别爱吃,米粉一天5克,还吃的不好,有时候加点土豆泥、胡萝卜泥。蔬菜、蛋黄这些都没有加,因为辅食后宝宝便秘,所以不敢加了~
宝宝的肌张力正常,会腹爬,每天的运动量如何?睡眠情况如何?
宝宝不喜欢爬,就喜欢站着。每天多数时候都是坐着或者抱着他。这次之所以带宝宝来检查就是因为他晚上睡觉不踏实,一晚上会醒3-4次,醒了得吃奶才能睡着,睡一会儿又会再次醒来。宝宝是不是身体缺乏什么东西呢?
经医生诊断,楠楠是辅食添加的不够。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婴幼儿膳食指南中指出:婴儿应在4-6个月添加辅食,满6个月后母乳无法再提供足够的能量,以及铁、锌、维生素A等关键营养素。辅食添加应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增加食物种类。8个月的宝宝,每日应添加两次辅食,每餐食物要多样化,每日尽量要进食一个蛋黄、15-25g红肉,每周要进食1-2次鱼虾。
科普时间
一、什么是“隐形饥饿”?
所谓隐性饥饿,就是营养摄入不平衡导致营养过剩或是微量营养素缺乏。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变着花样给孩子做各种好吃的,孩子吃的好、吃的饱,不少家长就以为孩子肯定不会缺营养,却不曾想还存在“隐性饥饿”的问题。
由于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和对食物供给需求的特殊性,婴幼儿时期很容易缺乏维生素A、D、铁、锌等微量营养素,早期缺乏症状不容易被察觉,但却已经对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日常除了要重视婴幼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科学摄入外,微量营养素更要重视,膳食均衡营养尤其重要!
二、如何进行科学喂养?
想要给宝宝进行科学喂养,需遵循两个原则:
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坚持母乳喂养,同时要按照年龄关键期如6-8个月辅食添加过渡期为宝宝添加辅食。食物的种类不可过于单一,要从不同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保证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额外补充高缺乏风险的必需营养素
除了合理膳食,家长还要注重给孩子额外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必要的营养素,尤其要重视维生素AD的日常预防性补充。宝宝6个月后容易合并缺铁性贫血,除了辅食添加富含铁的食物之外,还要注意监测血常规,预防缺铁性贫血。
我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问题较为普遍,且缺乏人群高度重叠。根据《中国婴幼儿维生素A、D缺乏现状及补充指导》,建议从宝宝出生开始每天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IU,维生素D 400~800IU,持续补充到3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