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产科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区域化、智慧化防治产后出血规范管理体系,作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重点单位,2021年3月25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一站暨防控产后出血研讨座谈会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举办。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宋世琴、副秘书长王玲,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秘书长闫文利、副秘书长彭伟娜,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妇幼处处长张忠波,产后出血项目专家组马彦彦教授,产后出血项目办赵原卉、刘李华、雷烁、董晓萌、马华龙等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清主持,河北省产科质控中心主任及秘书、各地市级产科质控中心负责人及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产科主任、护士长、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采用线上形式参会。
郭清院长讲到,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历来高度重视孕产妇安全,把降低产后出血率作为提高产科质量的重中之重。自项目启动以来,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以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为核心,争取通过提升防治产后出血综合能力,达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目的,确保“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能在石家庄市乃至河北省取得良好成效。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秘书长王玲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进行介绍。她指出,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充分发挥我国医疗体制优势和行业引领作用,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围产专家“大国家队”,共同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后出血防治策略,帮扶全国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把产后出血工作管控到位,力争到2030年产后出血不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产后出血项目办技术工程师马华龙就产后出血精准计量和亚低温冷敷技术应用进行了介绍。
产后出血项目专家组马彦彦教授对“防控产后出血、保障母婴安全”标准单位评审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她指出,要查找自身问题和短板,完善并落实制度,配齐评估、预警、防治、抢救等技术工具,掌握相关技能及要领,不断总结经验,带动本地区项目同质化实施,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
郭清院长对石家庄市妇产医院防控产后出血工作进行汇报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她指出,作为河北省产科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发挥产科质量区域引领作用,制定产科核心指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产后出血管理,搭建了提升基层高危孕产管理水平和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的专业学术平台,建立河北省首家产科ICU,力争通过提升防治产后出血综合能力,达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目的。今后要加强体系建设、制定优化流程、提高产科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最终达到降低产后出血率的目标。她表示,“我们会严格按照评审细则及本次会议共识严抓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产后出血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
与会专家对产后出血预防预警制度的完善与改进、临床护理落实防治产后出血的方案以及本地区指导帮扶计划及工作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全方位、多维度对产后出血做了深入的剖析和讲解。
最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宋世琴讲话,她指出,石家庄市妇产医院经历了65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要积极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对基层医疗机构起到带动引领作用。要坚持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产科质量控制,以降低产后出血率为抓手,实现保障母婴安全的最终目标。要把临床和科研结合起来,实现产科专科能力的全面提升。希望石家庄市妇产医院通过此次降低产后出血率项目的开展,取得产科质量的全面提升。
随后,专家来到医院的产科、产房、门诊等重点科室进行现场指导,针对临床防治产后出血中遇到的“难点”、“痛点”等问题进行现场答疑。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工作,提升产科质量,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