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妇产医院高新院区超声科王露芳与她的“超人”团队:“我们最好的时光,就是现在!”

时间:2021-02-03 点击数:5264 次 作者:外宣1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在诊室内拿着探头,聚精会神地盯着仪器,他们与无数的孕妈妈一起见证新生命的成长之路,保护着每一位孕妈妈的孕期安全,他们就是超声科医生,有着“透视眼”的“超人”团队!


日常工作与院感防控两不误

  “超声检查是孕期诊断的一项重要依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为她们站好每一班岗。”高新院区超声科主任王露芳说到。1月15日,石家庄市妇产医院高新院区被市卫健委确定为新冠疫情期间中高风险地区孕产妇产检和分娩定点医院,她身先士卒,自1月3日起,吃住都在医院,一个月没回家的她,夜以继日,带领超声科团队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38名医护人员,20个日日夜夜,1556名孕产妇在这里顺利完成了超声检查。


  “每一个胎儿都是家里的宝贝,每一个细节的遗漏都有可能对一个家庭造成重大影响,无论什么时候,用精湛的技术为每一位孕妈妈保驾护航都是我们超声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年50岁的王露芳和其他年轻大夫一样,每天穿着厚厚的隔离衣坐在超声仪器前,一干就是大半天,厚厚的橡胶手套丝毫不影响她在仪器上的精准操作。胎儿畸形筛查,也就是常说的“大排畸”检查,这是孕期超声检查中最重要的一环,这项原本就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如今隔着防护面屏来做,更需要百分之百集中精神。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数十年的王露芳经常检查完所有孕妇,脱下沉重的“装备”,才意识到自己的双眼早已酸涩到模糊。

  院感无小事,防控在细节,除了日常工作以外,王露芳强调最多的就是感控问题。疫情爆发以来,她带领全科紧急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感控计划。她说:“我们很多检查都会直接接触到病人体液,因此更要切实做好感控,既要保护好每一个孕产妇的安全,也要保护好我们自己和家人!”在超声科严格执行一诊一患一消毒,擦拭探头、换床单、喷洒含氯消毒液、再铺新的床单,这是每个诊室每检查完一个病人都要重复一遍的动作,不厌其烦,严防死守,绝不给病毒的入侵留一丝缝隙。


积极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工作


  1月6日,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开始组建核酸采集医疗队,得知消息后,高新院区超声科檀永攀第一个向科里请战:“我是党员,又是男同志,我先上!” 在最低气温达零下十六度的严寒天气,他们持续奋战近十个小时,才终于完成采集工作,他的手无数次的涂抹消毒凝胶已经僵硬到连手套都摘不下来。接下来的几天,邵世娇和尹宏宇也分别被派到社区负责核酸采集工作,腿因为寒冷和长时间站立操作而打颤,但她们不喊累,不抱怨,圆满完成采集任务。

  由于长时间带橡胶手套,加上反复用消毒液进行手卫生消毒,很多医护人员的手都出现了皴裂,手背上布满小伤口,本应细腻光滑的手背上,都出现了与年龄不相符的粗糙。医助段晓玲对胶皮手套过敏,手背上除了皴裂,还布满了红疹子,消毒的时候手又疼又痒,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她,毅然将两个孩子托付给老公和公婆照看,“我的家人都很支持和理解我,现在医院比家里更需要我!”

至亲守候,温暖期盼
  向来雷厉风行的王露芳心中有一处最柔软的地方,那就是她94岁高龄的父亲,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医。由于不能回家,只能将父亲交由保姆照顾。作为父亲的独生女,王露芳寄托了父亲全部的希望和牵挂。老人家上了年纪,精神状态时好时坏,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了,精神状态好的时候,他常常打电话给王露芳,坚定地表示支持女儿的工作。偶尔王露芳和父亲视频,说着说着父亲就记不得说过什么话了,只是流着泪一遍遍叮嘱王露芳要做好防护,照顾好自己。“父亲每次都说,不用担心我,孕产妇更需要你。”每次想到父亲,王露芳总会心怀愧疚,满含热泪。“自古忠孝两难全,特殊时期保障好每一位孕产妇的安全,就是对父亲最大的孝心!”王露芳的女儿也在高新院区抗疫一线工作,她把刚满一周岁的孩子交给家人照顾,与母亲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

  超声科的诊疗不同于临床医生的惊心动魄,但需要静下心来用鹰一般锐利的眼睛捕捉,涂抹在皮肤上的耦合剂虽然是冰凉的,但他们却用火热的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以担当坚守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王露芳和她的“超人”团队坚信:“我们最好的时光,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