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手掌宝宝”康复记:103天的日夜坚守,103天的精心救治,103天的临时妈妈……

时间:2020-12-21 点击数:4808 次 作者:外宣1

  她的胎龄仅25+1周,她出生时的体重仅650克,她的体型还不如成人手掌大……好在她遇到了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十几名医护人员,103天的日夜坚守,103天的精心救治,103天的临时妈妈,最终让她顺利出院!

  2020年12月2日,一位出生胎龄仅25+1周、体重65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超早产儿,经过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全体医护人员103天的日夜看守、精心救治,最终顺利出院。

相遇
  “世界很大,我很小,大家亲切地称我为“手掌宝宝”。爸爸妈妈送我来到了NICU,这里的医生护士阿姨们悉心照顾着我,我想在你们的关爱下顽强地活下来,尽早品尝到妈妈甜甜的乳汁 ……”

  2020年8月22日17:03分,韩女士于孕25+1周分娩一名女婴,体重650g,仅有成年人手掌大小,出生后自主呼吸弱,呼吸困难,呻吟、吐沫、三凹征阳性、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带气管插管由石家庄市妇产医院MDT急救团队紧急转至新生儿科NICU进行救治。
  新生儿科医师张孟斌对患儿仔细查体后初步诊断:超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超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十分危急。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给予暖箱保暖,呼吸机辅助呼吸,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成功给予脐动脉、脐静脉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患儿情况逐渐趋于稳定。随后,医护人员对治疗方案等进行全面讨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难关
  新生儿科主任乔彦霞介绍说,每一个新生儿出生后都会面临许多关卡,其中“呼吸关”、“感染关”、“营养关”是新生儿救治中最关键的三大关。患儿出生孕周为25+1周,体重仅有650g,是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这样的患儿,过早离开母体,各个脏器都发育不成熟,从而导致功能不完善,极有可能威胁到宝宝的生命,再加之患儿母亲胎膜早破,这样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增加了救治难度。
  生后当日,患儿血压低于正常,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报危急值;血色素低于正常,贫血,报危急值。住院期间,因患儿胎龄小、体重低,多次出现贫血、心力衰竭、经皮测氧饱和度不稳定、加奶不顺利等问题,救治困难重重。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克服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困难,精心、细心的护理患儿,预防感染、加强喂养。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儿微弱的心跳逐渐变得有力,生命体征慢慢平稳。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尤其是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来说,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宝宝的康复。从她进入新生儿科的第一刻起,张新荣护士长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护小组,由层级高的NICU专科护士组成,按照超早产儿集束化护理路径进行严格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掌宝宝”坚强地挺过了一关又一关,看到了出院的希望。

新生
  新生儿科医师张孟斌说到:“作为一名新生儿科医生,我们的救治目标早已不局限在救活这个层面,而是要让孩子们未来可以有质量的活着。早产儿在形态和机能上实际上等同于尚未离开母体的胎儿,早产儿特别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超早产儿机体形态和功能很不成熟,救治成功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救治妥当与否事关早产儿的存活和其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诊察、处置要求慎之又慎,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困难,受凉常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并发症,护理中对温、湿度的要求极高。在这位患儿体重约1800g时,我们就让家属来做‘袋鼠护理’,通过让产妇照顾婴儿的保暖、和婴儿沟通、抚触、亲喂母乳等,有利于患儿尽快康复,增加母亲照顾婴儿信心,促进母亲泌乳,为出院后持续母乳喂养创造条件”。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手掌宝宝”一次又一次顽强地度过了难关。从多次尝试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到生后54天成功撤离呼吸机,从微量喂养、营养性喂养、全肠内喂养到停静脉营养、经口喂养,体重从650g增长到2540g……
  12月2日,在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手掌宝宝”终于顺利出院啦!宝宝父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感谢妇产医院,感谢新生儿科,让我们的孩子重获新生”。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竭尽全力!”103个日夜,300多页的护理记录,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用爱心和坚守,完成了这一生命的奇迹。敬畏生命,守卫生命,祝福所有可爱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自信勇敢,阳光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