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河北省启动会暨培训班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顺利召开
时间:2020-09-05
点击数:4189 次
作者:外宣1

9月5日下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严重产后出血防治策略”多中心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我院谈固院区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王玲副秘书长、国家产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北医三院赵扬玉教授以及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李江会长、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马玉霞教授、河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孙印旗教授以及省市各地15家医疗机构60余名专家参加。
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清致欢迎词。“非常感谢到场的各位专家为坚守呵护孕产妇健康做出的努力。”她说,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分析报告指出,产后出血在孕产妇死因中居第一位。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近几年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是威胁我国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因。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和我院承担的“严重产后出血防治策略”多中心研究是在全面放开二胎新形式下,通过循证医学研究,为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提高医疗机构孕产妇保健水平,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李江会长对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的一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讲到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有能力、有基础、有实力将此项目做好。李江会长对我院寄以厚望,希望研究人员能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扎实推进此项目的顺利实施。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王玲副秘书长首先对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严重产后出血防治策略”多中心研究项目启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王玲副秘书长指出,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但绝大部分产后出血可防可控,因此从产后出血的防治入手促进服务质量和保障母婴安全是产科工作重点。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成“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正是为了通过全国各级助产机构尤其是基层单位的共同参与努力,利用三年时间通过产后出血风险预警模型开发、临床管理核查表编制、助产机构防治能力调查,为产后出血风险评估工作提供辅助工具,为助产机构建立和完善产后出血相关标准管理体系及规范操作流程提供参考。王玲副秘书长肯定了我院将产科实际工作与科研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的做法,同时希望作为项目主持单位的石家庄市妇产医院联合各分中心能够严把项目质量,为河北省孕产妇的安全保驾护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主任、国家产科质控中心副主任赵扬玉教授介绍了“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近年来,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至18.3/10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仍占四分之一。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对孕产妇死亡率的设定目标为12/10万,因此,降低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我国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赵扬玉教授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案等几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
智利彩副院长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院为降低产后出血做出的一系列工作,并详细阐述了我院为该项目顺利实施制定的具体方案。 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玉霞副院长充分肯定了该研究的科学性,并表示在后续的课题实施过程中对我院的大力支持。
河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孙印旗充分肯定了回顾性病历对照研究的研究设计,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同质化做出了要求。
最后,由张国华教授主持启动科技厅项目,河北省产科质控中心秘书孙璐璐博士介绍了“严重产后出血防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该项目是在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产科医疗安全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应对严重产后出血,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城市已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及高效的应激体系,而河北省尚缺乏严重产后出血防治策略的循证医学研究,尚未形成适合我省卫生体系实际情况的产后出血应对规范及管理模式。因此,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为我省建立完善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孙博士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案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由各位专家共同讨论项目实施细则。